序章:三皇五帝和天照大神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般会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然而作为一个日本人,他们通常会讲:我们都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老实说,这两句话都挺客套的。 炎黄子孙这纯属一个泛指的概念,你跟隔壁老王未必真的都是黄帝和炎帝这两人的子孙,只是说大家的祖先很有可能都来自于炎黄这两位的部落所在,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第一章 汉委奴国王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初春。 这一年,统治中国的光武帝刘秀刚好63岁。 老皇帝的身体是江河日下大不如前——若是开个作弊模式,他便会知道这已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了。 也是在这一年,帝国都城洛阳迎来了一批奇特的客人,他们身材短小,穿戴寒酸且模样惊悚——平均高度不足四尺,所谓穿戴,也仅仅是以麻布裹身而…… 第二章 帅升 奴国大夫拿着金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也不光是他,之后整个日本列岛的任何一个部落都不曾派过人来中国进行官方访问,甚至连跑乐浪上贡小鱼干的事情都绝迹了。 这几乎就给了人一种上一回奴国大夫来的目的纯粹只是骗个小金坨回去的感觉。不然实在很难解释为啥回去了就再也不肯来了。 不过再仔细想想,你又会觉得,他来了…… 第三章 卑弥呼 卑弥呼在日本史上的地位绝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她的前任国王是个男的,不过和她非亲非故,因为在战乱的世道中无法掌控部落的前途,于是便将王位禅让给了卑弥呼。 虽说无法判断出日本当时是否普遍推行禅让制,但这位卑弥呼女王想必是有过人之处,不然任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把王位传给一个邻家大婶吧。 卑弥呼的过人之…… 第四章 太伯之后 就在难升米外交团取得丰硕成果回家后的当年,又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大魏要派人来回访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卑弥呼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公元240年,消息传来:大魏使臣的船靠岸了。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以国家外交的名义踏上日本的国土。 因为魏国的文化技术比较发达,所以在使节团队伍中存在着一些相关的技术人员,能够…… 第五章 渡来人 台与是一名非常不错的继承者,萧规曹随地传承了卑弥呼时代的所有治国之道,将倭国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元帝曹奂,建立晋朝,称晋武帝。 第二年,在倭国蹲了整20年的大使张政结束了自己的外交使命,奉旨回国了。好在新朝不斥旧臣,张大人的身份还是外交官,并未遭到清洗。 圣旨除了要张政回…… 第六章 倭五王 继台与之后,中日两国官方外交的再开始,是在公元413年。 话说这一年春夏交接的时候,一行来自倭国的使者,抵达了中国首都建康。 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东晋时代,定都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时任在位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 这个司马德宗据说是个弱智,连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整不明白,堪比当年西晋朝的那位“何不食肉…… 第七章 苏我马子 公元552年,百济国的使者造访了倭国,他们奉君主圣明王之命,为当时的钦明天皇带来了三样礼物:一尊佛像,一套佛具以及一部佛经。 同时,还有一封圣明王亲笔写的信。 在信里,百济国王是这样说的:所谓佛法,是一种比其他任何经典都要高深的东西,其中的奥妙,即便是圣贤孔子或是周公也无法揣测。这玩意儿本源于天竺,…… 第八章 圣德太子 且说用明天皇继位之后,身体一直都不怎么好,经常发烧感冒有时候还会吐血抽搐。 对此,苏我马子的态度是劝外甥赶紧信佛,他表示自己以前健康状况也不咋的,可自从信了如来佛祖之后,吃饭倍儿香身体倍儿棒,一口气能绕着王宫跑五圈不喘气,由此可见,佛教是个好东西。 当时用明天皇的身体已经极为衰弱了,请遍了名医巫师用…… 第九章 小野妹子 公元607年7月3日,倭国使者抵达隋朝首都长安,得到了当朝皇帝的接见。 这次往来总体而言比较奇葩,无论主家来客还是会见的过程,都透着一股比较浓郁的奇葩气息。 主人家是隋朝的第二代同时也是末代的皇帝隋炀帝杨广。 此人在中国历史上那基本就是昏君和暴君的代名词,评价通常不外乎人渣畜生禽兽这样的字眼,虽说是…… 第十章 山背大兄王 公元622年,厩户王子因病去世,享年48岁。 临走前他留下遗言:“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此人后来被赐谥号圣德王,也就是圣德太子这个称号的来历。 话说在太子临终的时候,身边陪着的只有一人,那便是他的爱妾橘大郎女。橘氏在看着老公闭眼之后,默默地走出了房间,来到了推古天皇那里,先是把遗言复述了一遍,然后…… 第十一章 中臣镰足 苏我入鹿位极人臣独掌大权后,很快就展现出了当年苏我马子的风范,从内到外都搞起了大包大揽,一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派头。 在外交方面,他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警觉,尤其是对大唐。哥们儿一直认为唐朝会入侵倭国,然后就拼了命地鼓吹倭唐必有一战,嘴上说了还不算,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下——不仅调用工匠民夫建造了各种城…… 第十二章 宝皇女 大化改新并没有给日本带来什么奇迹般的发展,相反,在改新之后的那几年里,列岛上下一直都挺乱的。 这主要是由于改新的很多内容并不为广大贵族所接受。 毕竟原先个个都是大地主,家有良田千顷不说,还坐拥苦力无数。结果一道诏书全部化为乌有,都归了朝廷,归了大王。 别扯什么家国天下,这种事情搁在谁身上都不好受。 ……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