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生动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
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鲜活地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革命经历、政治智慧、品格风范……
推动对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作风的学习和宣传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编的《毛泽东风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的传记,毛泽东同志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本书生动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
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鲜活地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革命经历、政治智慧、品格风范……
推动对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作风的学习和宣传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编的《毛泽东风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的传记,毛泽东同志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个庄严而光荣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毛泽东……
毛泽东九岁在韶山入私塾读书,到十三岁时,已经读了5年的“孔夫子”。私塾里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一类的古书,老师只管照本宣科,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毛泽东对这样的学习感到很乏味,但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仍然学得很好,会背很多书。 毛泽东最爱读的是被老师称为“闲书”、“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
1910年秋的一天,毛泽东辞别了父母弟妹,离开韶山冲,跟随表兄文运昌,前往湘乡东山小学堂求学。 一路上翻山越岭,涉溪过河,经过50多里路,在日落时分,终于来到湘乡县城。毛泽东对路上的事情充满了好奇,看到县城的石板路就问表兄:“为什么街上要垫石板头?”文运昌打趣说:“这座城叫龙城,石头就是龙鳞。” 他……
1912年春,毛泽东离开呆了半年的军营,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继续读书。但是入校不久,他就发觉学校的课程太繁杂,刻板的校规也使人反感,因而不太喜欢这所学校。这时,一位国文教员借给他一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他读了以后,收获很大,愈发觉得在学校里读书还不如自学。学期结束,毛泽东就瞒着父母退了学,在长沙……
从1913年春到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一师范学校,一共读了五年半书(1914年,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 当时的第一师范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毛泽东十分尊重这些老师,虚心向老师求教,与很多老师建立了终生不渝的……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非常热心于体育锻炼。他认为,在有限的一生中,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首先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毛泽东1916年12月致信黎锦熙,谈到体育锻炼时说:“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一旦身不存,德智则随之而隳矣”。他强调“心身可以并完”,说依靠体育锻炼,“至弱之人可以进于至强……
来到第一师范读书后,毛泽东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他深切地感到,要想研究学问、砥砺品格,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就必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友辅仁”。1915年6月他在给同学的信中说:“人非圣贤,不能孑然有所成就,亲师而外,取友为急。” 这年9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写了一则“征友启事”,邀请有……
1921年春,忙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和家人一起过春节。 农历正月初八,是毛泽东母亲的冥诞。这天晚上,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弟媳王淑兰等,围在火炉边烤火,一边吃南瓜子、抽旱烟,一边谈家常。当时气氛轻松融洽,弟妹们都没有想到这是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并且自己的人生命运……
1921年7月,毛泽东同湖南共产主义组织的另一代表何叔衡来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时年仅28岁。 毛泽东是怎样从一个信仰民主主义的有志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参加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呢?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接触还要……
20世纪20年代,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共有工人17000多人。由于株洲同长沙已有铁路相通,它同长沙的联系比同江西省会南昌要方便得多,所以由湖南党组织领导,是湖南党组织领导范围内最大的工矿企业。 早在1920年11月,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毛泽东就到萍乡考察过安源……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计划受挫,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带领起义受挫后剩下的1500多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下。 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
1957年1月,毛泽东在《诗刊》上发表了他的18首诗词后,收到一封来自湖南长沙的信。写信人是他夫人杨开慧烈士早年的好友李淑一。李淑一信中寄来了她1933年写的悼念丈夫柳直荀烈士的一首《菩萨蛮·惊梦》,并请求毛泽东将过去赠给杨开慧的《虞美人·枕上》词抄给自己。 原来早在1921年,杨开慧曾向同学、“闺……
1931年1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的大胜利。蒋介石大为震惊,紧接着就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 鉴于第一次“围剿”惨败的教训,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投入了比第一次多一倍的兵力,厚集兵力、严密包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步步推进。 1936年冬,……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据说当年村里干旱缺水,村民们因为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当地的风水,所以都不敢擅自开挖。村民们平时用水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去挑,到了农忙季节就只能挑村前的脏塘水。 1933年春,毛泽东随中华苏维埃共和……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被迫率领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挺进。1月7日,解放了黔北重镇遵义。1月9日,毛泽东同周恩来、朱德等随军委纵队进入遵义城。这时,蒋……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和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十多名国民政府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事先并不知道西安事变将要发生,在接到张学良的电报后,12月13日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指出:首……
抗日战争的形势在其最初的阶段很是扑朔迷离。面对综合国力、军事实力远超中国的日本侵略势力的大举入侵,“亡国论”一度甚嚣尘上,许多人产生了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情绪。然而,短短几个月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随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主力,捷报传来,一时间“速胜论”又迅速兴起,许多人对抗战的长期性、艰苦……
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个礼堂里开县长联席会议,突然下起了雷阵雨。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同志因缺乏防雷电伤害的知识,坐到了一根柱子旁边,不意被雷电击中身亡,拴在礼堂边的一头驴子也被雷击而死。驴子的主人是一位对边区政府征粮工作有很大意见的农民,因为心里有气加上心疼牲口,就口无遮拦地当众骂……
1939年到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财政经济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几乎没有衣服鞋袜,没有食用油和蔬菜,粮食也很困难。如何战胜困难、巩固边区,夺取抗战胜利,是边区军民面临的严峻挑战。 毛泽东尖锐地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蒋介石一连给在延安的毛泽东发去三封电报,内容就是一项,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蒋介石难道真有这样的诚意吗?实际上,他一直想一下子把共产党人吃掉。只是八年抗战胜利后,国内和平的呼声太高,举动失当会不利于自己的政权统治。于是他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所谓的和平……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被誉为“革命圣地”。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吸引着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和爱国民主人士,从而成为蒋介石集团的眼中钉。 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召见握有重兵、长期坐镇西北、围困着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着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用过的毛巾被,令人惊讶的是上面竟然打了54个补丁,而且补丁也是用过的小块旧毛巾。 毛泽东出身农家,深受农家勤俭美德思想的陶冶;同时,他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岁月的磨砺,更知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因此,无论生活环境变化多大,毛泽东节俭的品性从不改变……
国共两军的战略大决战终于来到了。这次大决战,是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地组成的。这场气势磅礴的大决战,生动地体现出毛泽东作为卓越的军事家那种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多谋善断的惊人胆略。 这场大决战是从辽沈战役开始的。 那时候,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还有55万人,但已经被分割和压缩……
1949年3月23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按照计划,毛泽东、党中央将在这一天告别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 动身前的毛泽东仍然像往常一样工作了一个通宵,直到凌晨3点多才上床休息。临睡前,毛泽东告诉卫士,9点钟叫醒他。 上午9点,周恩来走进了院门。在得知毛泽东昨晚又工作了一夜后,对警卫人员说:“你们别惊扰……
在国家博物馆里,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此时荷花遍地开,北京同志来土改。农民分了田和土,翻身不忘毛主席。”原来这是土地改革后四川泸县八区福集乡集通村全体农民赠给中央人民政协西南土改工作团川南队的。它真实记录了获得土地的翻身农民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感激爱戴之情。 “耕者有其田……
中国是一个水患灾害较多的国家。治理水患,变害为利,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一项十分紧迫但又需要长期为之奋斗的艰巨任务。 1950年夏,安徽、河南交界处连降大雨,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未有。毛泽东在批阅淮北灾情的一些报告的时候,看到一份电报。这份电报讲道:“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
毛泽东一直非常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学业负担重等情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多种场合多次提出了批评和建议。 1950年6月19日,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毛泽东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响亮地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
毛泽东深深地眷恋着他的家乡韶山,思念那里的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毛泽东就想到了回家乡看看。从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离开家乡后,他一直都没有回去过。但是,由于当时国事繁忙而抽不出身来,所以,他决定派大儿子毛岸英代他回韶山省亲。 毛岸英临行前,毛泽东特别嘱咐他:“现在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回……
毛泽东喜欢诗词,他创作的诗词无论是人生壮志的抒发,还是对革命事业的歌颂,抑或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怀,都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他诸多的诗词佳作被人们广为传诵,获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毛泽东不仅喜欢自己写诗填词,也喜欢和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交往、切磋,其中,他与柳亚子之间的诗词唱和就被传为佳话。 柳亚子是著名的……
199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在全面清理毛泽东的遗物过程中,有个意外的发现:小柜子里有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一看就是精心保存的。衣物十分简朴,有的地方还打了补丁。从尺码看,又不是毛泽东自己穿的。 原来,这是毛岸英的遗物。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志愿军方面将他的遗物送回国,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瞒住所有人……
1951年11月30日,一封标题为《河北省天津地委贪污浪费现象严重,拟将刘、张逮捕法办》的特急电报,由华北局呈达中共中央,送到毛泽东的办公桌上。这封电报让毛泽东震怒不已。 “刘”指的就是前任天津地委书记、时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刘青山,“张”是时任天津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的张子善。二人剥削以工代赈救灾粮……
强大国防是经过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的强烈心愿。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对海军建设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49年1月,还在西柏坡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毛泽东,做出一项历史性的决定:我们要组织一支海军。 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解放军总部很快发出了建设海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恰值……
毛泽东对母亲家那边的亲戚们有很深的感情,他的幼年、童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外婆家,与表兄弟们一起读书、游戏。在他成长过程中,也得到舅父、表兄们的很多帮助。 1950年初,二舅的第三个儿子文南松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其胞兄文运昌介绍工作的要求。在此以前,文运昌本人也给毛泽东接连写了好几封信。 在诸多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内战争尚未结束,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宪法的客观条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国家秩序逐步稳定,国民经济初步恢复,1952年,全国政协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应着手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1953年1月,中央人民……
1953年底,毛泽东来到杭州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是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到杭州,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在杭州期间,除了起草宪法,毛泽东喜欢在闲暇时攀登杭州附近的山峰。他坚持爬山,几乎走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在毛泽东的住处刘庄附近,有座不大的山,叫丁家山。初到杭州,他就乘……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套精美的大元帅军服。海蓝色的军服胸前缀着金黄色的绶带和流苏,袖口、衣领和裤角绣有金黄色的边饰,绣制的肩章由国徽和元帅星徽图案组成。可以想象,穿上这套军服的大元帅会是多么威风凛凛。然而,这套漂亮的军服却从来没有被穿戴过,已经静静地搁置了60多年。 原来,这是1955年中国人民……
1956年的夏天,天气炎热。5月29日,正在广州开会的毛泽东下午散步时不由想起了“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长江来,他吟诵着东坡先生的诗句,萌发了去长江游泳的念头。走着走着,毛泽东回过头对卫士长李银桥说:“银桥,到长江边上去,我们去游长江。”听到毛泽东这个决定后,李银桥马上报……
1953年7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西南郊的一片荒芜土地上,举行了隆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6名青年抬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奠基石步入会场中心。伴随着乐声和掌声,这块奠基石被植入黑土中。 从这一刻起,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拉开了。 在这以前,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血吸虫病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沿岸一带蔓延,病人达1000万,死亡率极高。1953年,沈钧儒在太湖疗养时,发现长江中下游各省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不少疫区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甚至出现无人村。 心急如焚的沈钧儒在9月16日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了这一情况,并附上了有关材料。不久,这封信和材料……
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和田地区于阗县维吾尔族农民,自幼失去了双亲,是在大地主的牛圈里长大的,后来就给地主当长工,在地主的压榨下过了几十年贫困交加的生活。直到新疆和平解放之前,库尔班·吐鲁木全家除了一条破毡子,一只破铜壶,便是一身沉重的债务。 毛泽东接见库尔班大叔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0……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两座城市瞬间夷为平地。原子弹的问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让全世界都震惊于它令人恐惧的巨大能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标志着综合国力的大幅度增强 对于原子弹,当时远在陕北窑洞里的毛泽东,曾说了一句名言……
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一向严格要求,不允许搞特殊化、以权谋私等违法犯纪的事发生,一经发现,必亲自过问,从不姑息。 1960年,毛泽东觉察到个别工作人员跟随自己外出视察时,有时无偿索要或低价购买当时市场上供应紧张的物品,非常生气。他下决心从自己身边开始整风。 9月28日,毛泽东同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汪东……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孩子。闲暇时父女逗趣,毛泽东喊李讷“大娃娃”,李讷则称父亲为“小爸爸”。和其他几个孩子相比,李讷在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直接感受到的父爱最多,受到的严格约束也最多。 1960年冬,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李讷在北京大学读书,常常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趟。 一个星期六下午,李讷回到……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对中国来说是多事之秋。在国内,由于“大跃进”失误和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国际上,由于中国在西藏进行平叛,中印关系随之紧张,西方世界掀起反华浪潮,中苏友好关系这时候也开始解体,随后进入论战状态,进而引发两国关系的紧张。可以说,一时间,压力和困……
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筹划部署解放台湾。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由于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经费,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出现……
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一张北京医院诊疗证,上面写着“姓名:毛泽东”“职务:主席”。毛主席也需要诊疗证?这小小的证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医疗保健条件较差,为了保障最高首长的身体健康,中南海设立了保健科,从各医疗部门挑选德才兼备的医生、护士进入中南海。后来,随着国力的日渐增强,医……
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一双一缝再缝、一补再补,最后连鞋匠都不愿再修的拖鞋。 据考证,这双皮拖鞋是毛泽东1949年第一次访问苏联时,专列上的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当时,到苏联要乘十来天的火车,为了减轻毛泽东旅途上的疲劳,专列工作人员特意为毛泽东准备了一双皮拖鞋。毛泽东对这双皮拖鞋很满意,把它带回了家。从此……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在冷战的格局下,中美两国关系一直处于非正常化状态。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国由于受到越南战争的拖累,产生财政赤字、对外贸易衰退、美元危机……地位大不如前。与此同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高速发展,在……
1973年2月17日晚,毛泽东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会谈中双方就世界局势以及中美、中苏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时,毛泽东突然两手相握,对基辛格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Hand in Hand。”听到毛泽东说英语,基辛格惊讶地问道:“主席现在正学英文吗?”毛泽东谦虚地回答:“我认识几个英文单……
1975年7月23日,毛泽东同意了对自己的白内障眼病进行手术治疗。当天下午,由眼科专家唐由之为他的左眼做针拨手术。手术开始前,毛泽东忽然问道:“唐大夫,手术室内你都准备好了?”唐由之回答说:“我都准备好了。”毛泽东又问:“你音乐准备了没有?”唐由之尴尬地说:“主席,我没有想到,我没准备。”毛泽东笑着……
在毛泽东生前用过的物品当中,有两副特别的眼镜。这是两副普通的老花眼镜,说它特别是因为这两副眼镜都只有一只镜脚,一副没有左眼镜腿,一副没有右眼镜腿。这两副独特的单腿眼镜是毛泽东晚年为了读书而专门配的。 毛泽东一生勤奋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那张休息的木板床上一半的空间堆满了各类图书,他养成了长期躺……
湖南韶山,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里,位于湘乡、宁乡、湘潭交界处,距湘潭市40公里,距长沙市120公里,人口10万。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故名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
《毛泽东风采》由王颖任主编。编写组成员有王颖、李振、李雨檬、吕臻、付闪、李炼石、陈步林、祝志伟、李宛聪。杨明伟审看了全部书稿。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编写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 2016年10月……
扫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