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智取威虎山”原著小说
张涵予再现传奇人物杨子荣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
书里所写的是有关于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电影“智取威虎山”原著小说
张涵予再现传奇人物杨子荣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
书里所写的是有关于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一 血债 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 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 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齐,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手枪,更显得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他快步向一……
二 许大马棒和蝴蝶迷 强大的兵团向老爷岭林海扑去。 部队像利刀剃头一样,要刮光老爷岭,消灭匪徒。战士们恨不得一把抓住罪魁祸首,要双手把他搓烂,用双脚把他的骨头碾碎。 每个战士的耳朵里,没有一刻不响着群众愤怒的控诉和妇女们孩子们的哭泣,这仇恨像刀刻的一样记载在他们心里。战士们的心像沸腾一样地翻滚,每秒……
三 受命 田副司令员的办公室里,北墙上挂满了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 王团长和一团宋团长报告了几次奔袭搜山扑空的经过,强调了扑空的教训。几千人的部队在老爷岭搜了十五天,一无所获,给养运不进去,大兵团不能久居林中。即便像梳头一样把全山梳过来,敌匪也会利用我们的空隙。更确切一点说,不是什么空隙,因为我们整……
四 杨子荣智识小炉匠 “差两分十点。”王团长看了看表,亲切地看着再过一点零两分就要出发的少剑波,他们已经谈了两个钟头,所谈的内容全部是小分队在森林地带活动的战术问题。 “报告!”警卫员高波走进来,“田副司令到!” 王团长和少剑波立即离开座位,刚要出去迎接,田副司令已经跨进门来,他和少剑波握了手,玩笑……
五 刘勋苍猛擒刁占一 “分头干,怎么样?”刘勋苍和两个战士,坐在牛犊峰半山坡的一片大青石上,大口嚼着高粱米饭团子,商讨着他们的下一步。 两个战士没做声,他们正为三天来没有侦察到一点头绪而焦急。 “别失望。”刘勋苍鼓动说,“捉虱子还得点工夫呢,别说捉土匪!杨子荣在破胶皮鞋的地方转了三天,才找到了头绪。……
六 夜审 深夜,冷月孤灯,犬吠寒星。 一间小屋,少剑波在审问杨子荣捉来的小炉匠,这屋里的气氛非常紧张,少剑波要情况,要匪徒的巢穴,心急如火。小炉匠却狡猾多端,一字不说。高波和李鸿义急得怒目切齿,恨不能撕开这个匪徒的肚子,从里面扒出情况来。 少剑波从耐心的审讯中,已认识了这个匪骨头的坚决和狡猾,也看到……
七 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 是在三天前,杨子荣追踪小炉匠,刘勋苍林中探索匪踪,栾超家训练小分队的林中攀登技术。少剑波反复计划着如何荡平这老爷岭。 老爷岭,老爷岭, 三千八百顶, 小顶无人到, 大顶没鸟鸣。 这是民间流传着的形容老爷岭的话。这话一点也不假,真是山连山,山叠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山峰插进了……
八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下午,金黄色的阳光照进仙姑洞。 仙姑洞里,匪首许大马棒和他的大儿子许福,弯蜷着像对大虾,躺在虎皮褥子上抽着大烟,发出吃穷吃穷的响声。 洞的另一边,是匪徒们在推牌九,唱淫调,吆二喝三地争吵着。他们每个人脸上的胡髭足有一寸长。 丁疤拉眼累得气喘呼呼,龇牙咧嘴地爬上了十八台,在匪……
九 白茹的心 在一个只有四幢茅屋的林深小屯里,隐蔽着少剑波和他的小分队。这四幢屋各不相连,散布在一座小山包下。两条十字形的小山溪把它们分割在四处,小队部驻在汇流点旁左边的一幢。 在西山脚下,离着这四所茅屋五百米处,还有两所久没人住的小茅房。 李鸿义坐在草铺上缝补着他的手榴弹袋。高波也坐在草铺上聚精会……
十 雪地追踪 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不知它是揭地而起,还是倾天而降,整个世界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大地和太空被雪混成了一体。 一铺关东山式的四合大炕上,坐着小分队的全体队员。栾超家站在四合大炕围着的地中央,右手拿着一把乌拉草,左手拿一只新靰……
十一 老道失算 老道的修善堂里,摆设得那样阔绰,条山、对联、供桌、香案、太师椅、对八仙、木鱼、钟磬、笙管、笛箫,都安置得十分得体。屋里烛光辉映,香烟缭绕,一派仙风道俗,看来十分雅致。 少剑波温和地向老道宣传了我党的宗教政策,并对杨子荣、孙达得两人为执行战斗任务的急躁做法,表示道歉。 “我们这两位同志……
十二 一撮毛 审讯开始了。 在少剑波和他的战友们面前,坐着那个被捉来的人。他的脸又瘦又长,像个关东山人穿的那没絮草的干靰鞡。在这干靰鞡似的脸上,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他的右腮上有铜钱大的一颗灰色的痣,痣上长着二寸多长的一撮黑白间杂的毛,在屋内火盆烘烤的热气的掀动下,那撮毛在微微颤动。 他的两只眼睛……
十三 兵分三路,如此如此 有了一定的情报,下一步怎么办呢?少剑波决定开一次军事民主会,听听大家的见解。 在离屯约有一里多路的一所独立间屋里,小分队全体同志对剑波提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有着多方面的争论。屋里的灯光,也随着大家争论的气氛,时明时暗地闪烁着。 他主张“如此如此”,他又主张不能“如此……
十四 夹皮沟的姊妹车 在月黑头的夜里。 小分队沿着森林小铁道,向深林里走去。他们的目的地是一个深山小屯,这个屯落对小分队的行动计划,极为有利。 队伍里不见了杨子荣、栾超家和缴获许大马棒的那匹马。 天大亮,到了夹皮沟屯,当街上凄冷的人影,看到远方雪地上走着的小分队,便惊恐地跑回家去,咣当一声关上房门,……
十五 杨子荣献礼 一个土匪打扮的人,独自一个在密林的雪地上走着。 他一忽儿哼着淫调;一忽儿狂野地狞笑;一忽儿骑上马大跑一阵;一忽儿又跟在马的后头吹着口哨;一忽儿嘴里也不知嘟噜些什么;一忽儿又拉着道地的山东腔乱骂一通;一忽儿又跑到马前头,让马跟着他跑;一忽儿他又蹲在马后头,让马走远了,他再打一声唿哨,……
十六 苦练武,滑雪飞山 阳光照射着大地上的白雪,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夹皮沟的小火车站上,挤满了欢笑的人群。他们迎着阳光,向正南张望,盼着姊妹车归来。 今天是第五天了,姊妹车按原定计划,应该正午进站。所以人们从早晨到晌午,就在站上等着,盼着,狂喜着。有些小青年和半大的孩子,劲头更大,一直是蹦着跳着,打……
十七 借题发挥 腊月二十三日,杨子荣在威虎山上已当了十天团副。这十天来座山雕好像对他毫无戒心,看来因为献礼的功劳,杨子荣彻头彻尾地成了座山雕的红人。可是细心的杨子荣却丝毫没有因为这个而疏忽了自己的戒备。每天除了座山雕睡了觉,他总是伴在他的旁边,目的是要彻底堵绝座山雕可能有的哪怕是微小的疑心。 十天中……
十八 二道河桥头大拼杀 腊月二十八日。 小火车在雪原上向夹皮沟急驰。 车上的人,大多是妇女和老头,新生活给他们满身的喜悦,车上一片欢笑。妇女们紧紧抱着她们的包裹,不眨眼地盯着,深怕它掉下火车跑了似的。老头们美滋滋地叼着烟袋,瞅着他们买回的东西,一声不响。 中年妇女们也不知哪来的那么些欢笑和话语,一路……
十九 杨子荣盛布酒肉兵 “报告二〇三首长,民兵队长李勇奇,奉您的命令来到。”李勇奇和十几个民兵,全副的出猎装束,学着解放军战士的礼节气派,威武地站在剑波面前。 “太好了勇奇同志,现在你和你的民兵队的任务是:白天照常出猎,尽量地虚张声势;晚上严密防守屯落,捕捉零星散匪和密探;再就是押紧了一撮毛,别让他……
二十 逢险敌,舌战小炉匠 小分队急急滑行,通身冒汗。饿了咬两口冻狍子肉,啃两口高粱米饭团;渴了抓把雪塞在嘴里。他们紧张得可以说一刻不停。上坡逆滑时,速度稍慢,是他们精神上的休息的时机;下坡顺滑,速度加快,需要全神贯注,而用不着很大体力,是他们体力上的休息的时机,一夜加大半天,他们就是这样地滑着,休息……
二十一 小分队驾临百鸡宴 天昏地暗,落雪盖迹,林海茫茫,雪原里无法辨别方向。 小分队艰难地滑行在这矿坑一般的黑暗里。他们现在除了看见自己前面的一个邻兵之外,其余什么也看不见。要瞭望什么,根本是谈不到的。 地上的踪迹,被落雪盖没了,树上杨子荣刻下的记号,也根本看不到。此刻孙达得只得一棵树一棵树地摸着记……
二十二 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大家正吃着辞旧迎新饭,外面走进一个看押俘虏的战士。他走到剑波等人的饭桌旁,低声报告道: “报告二〇三首长,有一个受伤的俘虏,伤口没包扎好,老往外流血。他声声哀求让再给他上点药。这……”战士迟疑了一下,好像有什么心里话,碍口说不出来。但他终于说了,“这些匪徒实在可恨,可是现在……
二十三 少剑波雪乡抒怀 阴历正月初一,威虎山和和平平,瑞雪飘飘。 小分队酣睡在座山雕的老巢里。 座山雕和他的喽啰们,被押在过去的库房里,人多地方小,他们是一个紧挤着一个坐着,像一串一串的大对虾。匪徒们愁眉苦脸,像些落汤鸡。有的上来了大烟瘾,不断地打哈欠,眼里淌泪,鼻孔流涕。有些瘾急了的匪徒,两只手像……
二十四 栾超家闯山急报 “拜年了!” 刘勋苍的大高嗓门,冲破了威虎山的寂静,接着就是一片乒乒乓乓丁丁当当有节奏的敲打声,夹杂着战士们“咚咚锵,锵咚锵!锵咚锵咚锵咚锵”的口唱锣鼓调。 少剑波和白茹一听到这欢乐的声音,立刻用嘴唇堵住了汹涌将奔的情话,两人对视了一下,跑了出去。刘勋苍领着他的小队,大背着枪……
二十五 将计就计 阴历正月初二,雪止天晴。 威虎山的阳光格外灿烂,黄花松的枝头,挂满了雪朵,好像三月的杏花,穗穗盛开。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染上了鲜艳的色彩,时而微红,时而橙黄,闪耀变幻得更加夺目诱人,好像这些雪的花朵,还喷着清香。小分队的每个同志被陶醉在这狂茂的“杏花园”里,他们歌唱着,奔跑着,投着……
二十六 捉妖道 小火车趁拂晓前,尽量减少震动的声响,努力屏住粗壮的呼吸,通过神河庙,向夹皮沟开进。 车上的人是从牡丹江省委和军区司令部来的。他们在神河庙前,手扶半高的货车厢沿,尽量放大自己的瞳孔,吃力地使自己的视力穿透这黎明前的黑暗,要看看这个深谷密林里的古庙。他们恨不得要看穿重墙,早些看看这里面潜……
二十七 青年猎手导跳绝壁岩 少剑波同阎部长,王、黄两科长及小分队的全体干部,细致地研究了下一步的计划,然后交清了俘虏及所有缴获的文件,他们马上就要告别。 十四日晚上,天空的月亮喷射着寒光。 车站上挤满了送行的人。 俘虏紧紧地装满了五车厢。 阎部长等和小分队的战士们一一握手,亲切地鼓励他们继续前进,争……
二十八 刺客和叛徒 小分队跳下绝壁岩,续行三日,进入绥芬大甸子。这是大锅盔山下的激洪冲积成的一个大草原。平坦而肥沃的土地上,长的草深过顶。现在已被皑皑的大雪覆盖,形成一望无际纯白无疵的大雪原。甸子里没有一棵树。因为土肥雨足,所以此地人多种水稻和牧畜牛羊。这甸子里的居民,一半是汉族,一半是朝鲜族。这片……
二十九 调虎离山 从对三个俘虏的审讯中得知,匪滨绥图佳党务专员侯殿坤、司令谢文东、一旅旅长马希山、二旅旅长李德林,在大锅盔、中锅盔、小锅盔的全部阵势。 这里是滨绥图佳地区匪徒的大本营,也是他兵力的集中点。他们依靠着富饶的绥芬大甸子,远处边界险恶无隙的锅盔山林,在策谋着他们的一切。 本来从前马希山是独……
三十 毁巢切屁股 侯、谢、马匪首率领匪股,追到王茂屯。李德林和几个走瘸了的匪兵留在大甸子。 当侯、谢、马匪的骑兵到了王茂屯,已是十三点了,又扑了一个空。他们顺着小分队的脚迹,又直追到东山脚的烂石崖下。这儿马是很难上得去的,一百五十几匹马,要全上去,也得半夜。于是他们便派了十几个匪徒,上去侦察小分队的……
三十一 槽头炸马 马希山鼓着他的腮帮子,领着他的骑兵,收容起那些掉队的但还没有被小分队吃掉、正在挣命奔逃着的步兵,回绥芬大甸子。一路上他鼓得像只气蛤蟆,满身的细胞都胀满了气,这形象,恰和那些精疲力尽泄了气的匪徒成了反比。他把满肚子的丧气全发泄到匪徒们身上,边走边骂,有时看着太不顺眼的就抽上两鞭。“妈……
三十二 林海雪原大周旋 太阳刚出山,匪徒的大队已离开了他们的驻区,沿着大甸子向王茂屯方向窜去。 刘勋苍等在西山嘴上看到敌人逃窜了,便从雪窝里跳出来,向五个人命令道: “敌人逃窜了!瞄准射击,标尺定到一千二百米。” 六个人一齐向正走在开阔地带的匪徒一阵猛射。可是因距离太远,气候又冷,杀伤力太小,几乎等……
三十三 解救 陈振仪小组,撵着正西方散布得满山十分不集中的匪徒的踪迹追逐着,匪徒踪迹虽然非常不集中,看起来五匹以上的同行脚印几乎没有,但是在方向上却很固定,所有的脚印都是奔向正西。在这一批脚印中,八卦路的圈套已经没有了,他们三人便加快速度,撵着一溜最多的脚印,看样子是四骑同行的踪迹,一直追逐下去。 ……
三十四 基密尔草原 太阳挂西,透过稀林,照耀着白皑皑的雪岭,反射的辉光刺目。淅淅地刮着北风,雪杖扬起的雪粉飞在脸上,战士们急急地眨着眼皮,用睫毛抵抗着飞雪的袭击。 上行道加上迎头风,滑行速度很慢。小铁人般的陈振仪,虽然连续的追踪作战,但因获得消灭匪徒一连和解救群众一百五十余人的胜利,他兴奋得完全忘了……
三十五 “雪上大侠” 第二天拂晓,草原上冷气飒飒,渗骨透肉,战士们围着火堆紧张地进着早餐。火堆和热饭也抵不住严寒的侵袭,战士们捧着水饭两用的茶缸,瑟瑟地打着寒颤。只有冷空气里散放着的饭香肉香,和战士们愉快的欢笑声,才增加着一点暖意。 李鸿义、刘清泉全副武装,口里正咀嚼着一口没有咽下去的饭,拉过吃得饱……
三十六 棒槌公公奇谈四方台 部队开到山市,透透地睡了一觉,醒来已是十二点。 陈振仪、白茹、小李、小刘四个人,为两位首长做了一顿丰满的午餐,炖了一大锅他们从山上带下来的冻狍子肉,还炒了两小盘,外加剑波平日最愿吃的狍蹄筋。 外面微风不动,可是天上密布着乌云,似有大雪的预兆。 当陈振仪和白茹把热腾腾的菜饭……
三十七 李鲤宫前对手交锋 因为少剑波全神贯注地目送着王团长的车厢,所以车上跳下的黑影他没见到。列车很快地拐了弯,没入了山脚。只听得啌咣的奔驰声,还看到一股浓烟荡漾在天空。 少剑波回转身来,命令小分队准备出发,要连夜行动。 各小队回到自己的驻屋,紧张地披挂着装。 杨子荣正在屋内检查每个战士的准备工作,……
三十八 铁流 冬去春来,大地万物俱苏,一切的一切充满了新的活力。 雄巍的长白山,一片碧绿,呈现着锦绣景色。恰似万宝库在闪闪放光。 整个的牡丹江市,沉浸在紧张愉快的劳动旋律中。 所有工厂的高大烟囱,冒出浓浓的烟雾,射向晴朗的高空。隆隆的马达声各处争鸣。 市郊的原野上,洋溢着一片山歌。农民、农妇们在辛勤……
——谨以此文敬献给亲爱的读者们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是《林海雪原》全书的第一句,也是我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 这几年来,每到冬天,风刮雪落的季节,我便本能地记起当年战斗在林海雪原上的艰苦岁月,想起一九四六年的冬天。 一九四五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后,中国人民的死敌、卖……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