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亲笔自传 完整记录成长细节 收录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 本书是近百年来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传记文学代表,胡适亲笔自传讲述心智成长经历。 文化大师胡适亲笔自传,娓娓道来童年在家乡安徽、少年到上海求学、青年赴美留学以及海归回国后的成长细节。 胡适的人格、学养、信念与成长历程一目了然,读来如同亲历,引人深思。
自序 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不幸的很,这班老辈朋友虽然都答应了,终不肯下笔。最可悲的一个例子是林长民先生,他答应了写他的五十自述作他五十岁生日的纪念;到了生日那一天,他对我说:“适之,今年实在太忙了,自述写不成了;明年生日我一定补写出来。”…… 序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太子会是我们家乡秋天最热闹的神会,但这一年的太子会却使许多人失望。 神伞一队过去了。都不过是本村各家的绫伞,没有什么新鲜花样。去年大家都说,恒有绸缎庄预备了一顶珍珠伞。因为怕三先生说话,故今年他家不敢拿出来。 昆腔今年有四队,总算不寂寞。昆腔子弟都穿着“半截长衫”,上身是白竹布,下半是湖色杭绸。每人……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我生在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日),那时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东门外。我生后两个月,我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调往台湾;江苏巡抚奏请免调,没有效果。我父亲于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我母亲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1893)二月二十六日我们一家(我母,四叔介如,二哥嗣秬,三哥嗣秠)也从上……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纷纷歌舞赛蛇虫, 酒醴牲牢告洁丰。 果有神灵来护佑, 天寒何故不临工? 这是我父亲在郑州办河工时(光绪十四年,1888)做的十首“郑工合龙纪事诗”的一首。他自己有注道: 霜雪既降,凡俗所谓“大王”“将军”化身临工者,皆绝迹不复见矣。 “大王”“将军”都是祀典里的河神;河工区域内的水蛇虾蟆,往往被认为…… 第三章 在上海(一) 光绪甲辰年(1904)的春天,三哥的肺病已到了很危险的时期,他决定到上海去医治。我母亲也决定叫我跟他到上海去上学。那时我名为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有零。这一次我和母亲分别之后,十四年之中,我只回家三次,和她在一块的时候还不满六个月。她只有我一个人,只因为爱我太深,望我太切,所以她硬起心肠,送我向远地…… 第四章 在上海(二) 中国公学是因为光绪乙巳年(1905)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我国的留日学生认为侮辱中国,其中一部分愤慨回国的人在上海创办的。当风潮最烈的时候,湖南陈天华投海自杀,勉励国人努力救国,一时人心大震动,所以回国的很多。回国之后,大家主张在国内办一个公立的大学。乙巳十二月中,十三省的代表全体会决议……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戊申(1908)九月间,中国公学闹出了一次大风潮,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退学出来,另组织一个中国新公学。这一次的风潮为的是一个宪法的问题。 中国公学在最初的时代,纯然是一个共和国家,评议部为最高立法机关,执行部的干事即由公选产生出来。不幸这种共和制度实行了九个月(丙午二月至十一月),就修改了。修改的原因,…… 附录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提起我们当时讨论“文学革命”的起因,我不能不想到那时清华学生监督处的一个怪人。这个人叫做钟文鳌,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受了传教士和青年会的很大的影响。他在华盛顿的清华学生监督处做书记,他的职务是每月寄发各地学生应得的月费。他想利用他发支票的机会来做一点社会改革的宣传。他印了一些宣传品,和每月的支票夹在一…… What I Believe My father, Hu Chuan, was a scholar and a man of strong will and administrative ability. After a period of classical training i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