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涂写痕迹成就了伟大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书法家在醉酒后作书? 文章内容涵盖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欣赏、书法批评、创作经验等等。 为我们了解历代书法名作背后的秘密开启了一扇大门。 九位书法相关专业的博士从历史现象出发,对书法中的种种迷信和陈陈相因的观点进行了崭新的解说,给人启迪。对于追求历史真相有兴趣的读者,本书也可以引发新的思考。 不论欣赏,还是学习书法,都将启人思维,引发人们新的思考。
前言 邱振中 “当代书法研究丛书”入选的文章,20世纪70和80年代出生的作者占了大半。一代新人已经登上书法研究的舞台。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了巨大的变化。书法当然不在社会变动的中心,但是对于一个专业领域,仍然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从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三十年可以看作书法专业教育的发展时期…… 论涂抹:书法的边界与意义 丘新巧 无意识的图形—形式、作为图形性的形式将是一种反—好的形式(une anti-bonne forme),一种坏的形式。我们可以说它是狄奥尼索斯式的——作为对整体统一性漠不关心的能量。 ——利奥塔…… 论速度:书法中的诸种运动 丘新巧 一、模仿者与他的偶像 我们或许从一开始就可以下一个断言:当代书法基本上是只停留在模仿者阶段,它从未达到把自己提升为能动的施动者和创造者——也就是主体的位置,因此有识之士都在试图改变这样的状态,尽管它包含某种几乎难以克服的困难。这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是一个速度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与一般人认为的我…… 非“藏锋” 王义军 一 “藏锋”一说,作为学书者的“常识”,几乎无人不知。然而其中原委、是非,却始终是一笔糊涂账,常识而被扭曲,扭曲而被视为常识,贻害无穷。 一般理解的“藏锋”,大体都是要求在用笔上起止不露痕迹——起笔藏头,收笔回锋,都被具体解释为“藏头护尾”“欲左先右”之类的用笔方法。(图3-1)各类书法教材…… “中锋”的陷阱 王义军 用锋中、侧,历来聚讼不休。清人朱和羹说: 偏锋、正锋之说,古来无之。无论右军不废偏锋,即旭、素草书,时有一二。苏、黄则全用,文待诏、祝京兆亦时借以取态,何损耶?若解大绅、马应图辈,纵尽出正锋,何救恶札? 朱氏所谓“偏锋”“正锋”如果要细究起来,未必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侧锋、中锋,但本质上大体相…… 书法意临与风格生成 尚天潇 一、意临的文化根源及等级划分 (一)意临的文化根源 王昌龄《论文意》中说:“凡属文之人,常须做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词,精炼意魄。”中国诗书画印发展至今,其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在于“意”。许慎《说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可见,“意”与人内心的所想所…… 晋唐古法散论 马超 古法隐藏自身, 潜于道之洪流。 晋唐古法为我心慕手追,在练习与思考中做了些笔记,现拉杂汇集于此,因称之散论。…… 米芾:“乱真”的迷惑 周勋君 一 米芾无疑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仅凭下面这段话就足以见出他精读书作的能力: (苏舜元藏《兰亭》)毫发备尽,“少张”字世传众本皆不及,“长”字其中二笔相近,末后捺笔钩回,笔锋直至起笔处。“怀”字内折笔、抹笔皆转侧,褊而见锋。“暂”字内“斤”字、“足”字转笔,贼毫随之,于斫笔处贼毫直出其中。世之摹…… 迷醉之境——书法与酒精 迷醉之境 ——书法与酒精 陈亦刚 一 大概真正的书法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手拈来的事情。 日常的状态杂念纷纭,显得不够给力,书家往往期待着更高的心灵频率。杰出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日常书写所能够完成,它们往往需要一种超越日常的异常之力。 相信蔡邕的这段话,大部分习书者都会烂熟于心吧: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从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考察其与吴门诸子的关系 王方呈 祝允明《草书古诗十九首》(图9-1)因其创作完成之后刻入了文氏《停云馆帖》而广为流传,成为祝氏影响较大的一件作品。祝允明喜欢以各种书体书写《古诗十九首》,这与他好古习性有关,类似的情形还有吴门诸子好书《前后赤壁赋》。祝书《草书古诗十九首》后,因纸尚有余又书行草《榜枻歌卷》及楷书《秋风辞》于卷…… 一挥便了忘工粗:齐白石及其日常书写 龙友 《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与《自家造稿: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画稿》的相继出版,为我们生动展现了生活中的齐白石形象,也为齐白石日常性书写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总是与书写和艺术创作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而日常书写的某些状态也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到创作中,其中包括个人、群体…… 书法篆刻家的古文字学视野——容庚、商承祚合论 书法篆刻家的古文字学视野 ——容庚、商承祚合论 祝帅 古文字之学,在传统学术分类中被称作“小学”。但与训诂、音韵等学科尚能在现代西方学术制度中找到“语言学”“语音学”等对应物不同,中国独特的“文字学”似乎从一开始就与现代学术格格不入,其在20世纪高等教育中的位置也一再被边缘化。随着20世纪出土文献和…… 结语 倘若单纯以文字学学术成就来衡量,容庚、商承祚在整个20世纪文字学史上并非最为显赫。本文之截取二位加以讨论,也绝不等同于认为他们是20世纪最为重要、贡献最大的文字学家。然而,当我们把视角和立场从文字学转向书法学,特别是古文字研究与书法篆刻创作的学术互动来看,二人与众不同的意义就显现了出来。两位学者都与…… 作者简介 丘新巧 号未堂,广东新丰人。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著有《书法:18个关键词》(合著)、《姿势的诗学:日常书写与书法的起源》。 王义军 1978年出生于安徽宣城,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取得本科学位,同年入四…… 后记 谭振飞 2015年,我忝任《东方艺术·书法》杂志主编一职,在工作中,我感受到新一代创作、研究人员的出现,正在对书法领域的现状发生改变。 “当代书法研究丛书”反映了他们最新的创作、研究成果。 只要翻一翻目录或是插图,就会发现“当代书法研究丛书”中的文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从书法理论、书法史、书写技法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