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化二十四品系列图书 饶宗颐、叶嘉莹顾问推荐 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读物 整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学者 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24个侧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示,充分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与精神 丛书文字深入浅出,既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有较高的学术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源流与主要成就、重要作家作品。引导欣赏中国文学的兴趣与门径
总序 陈洪 徐兴无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两个字是挂在嘴边上的词语,可是真要让我们说清楚文化是什么,可能就会含糊其词、吞吞吐吐了。这不怪我们,据说学术界也有16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定义多,不意味着人们的思想混乱,而是文化的内涵太丰富,一言难尽。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 中国古代戏曲的民族特质 2011年年初,《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开始在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幕滚动播出。这部宣传片长15分钟,涉及中国经济、地理风光、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几种被认为可代表中国的“名片”被推介给外国人,其中就包括戏曲。中国戏曲得以入选中国“名片”,这说明相当多的国人对戏曲这门艺术非常珍视,戏曲一向被称…… 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与形成问题,可谓是中国戏曲研究中争议最多的问题。过去人们在这一问题上之所以难成共识,最根本来看是由于每人观念中对“中国戏曲”的界定各各不同,大都过于宽泛。如果我们将“中国戏曲”界定为使用生、旦、净、末、丑等脚色搬演故事的一种戏剧,那么考察中国戏曲的形成最应关注的似应是民间讲唱“故事”的流…… 古代戏曲类别之一:南戏与传奇 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南戏、传奇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类。一般论著中多称为“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就其结构体制而言,实为一类,都是穿插使用生、旦、净、末、丑等脚色进行叙事,长度一般三四十出。所不同者,早期多为民间戏剧,一般称之为“南戏”(专说其文本时我们称“戏文”);后来因文人的参与,其文化品格日渐提升,…… 古代戏曲类别之二:元曲杂剧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一代之文学”,主要因元曲杂剧。明清以来元曲杂剧极受推崇,以至“杂剧”一词最初的贬义色彩逐渐消失了。金元人为何会发明整齐一律四折的元曲杂剧,至今仍是一谜。明中叶后的文人杂剧虽仍存杂剧之名,但其结构已与元人大异。元曲杂剧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一类,竟后无来者,也令人称奇。…… 古代戏曲类别之三:“花部戏” 清中叶时,传奇、杂剧作为有别于诗、词的一体文字,仍陆续有新作问世,但多留为案头,极少登诸场上。场上搬演的多是折子戏,而这些折子戏多来自“南洪北孔”之前的传奇、杂剧。各地民间戏剧——时人贬称为“花部”,则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花部”乃与“雅部”相对而言,二小戏、三小戏以及使用生、旦、净、末、丑的大戏皆…… 古代戏曲的班社、剧场与搬演 中国戏曲的演出形态也是理解中国戏曲的重要方面。不同性质的班社和剧场,往往对应不同形态的戏曲,其对整个中国戏曲的影响和意义也不尽相同。中国古人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是中国戏曲赖以存在的外在文化环境,也直接影响了其搬演形式。有鉴于此,本章我们拟从班社、剧场和搬演三个方面简要描述中国戏曲的演出情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