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的一部历史扫盲书。
研究历史,其实就是研究现实。丁东(口述史专家)、徐友渔(自由主义学者)、董桥(香港知名报人)等名家撰文推荐。
反思中国模式的一部历史启示录——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何大多失败?我们变革的动力与空间在哪里?
在这里,读懂百年中国与世界。
本书分为“历史总会被记起”、“斯人已逝”、“历史的余波”、“不该遗忘的伤痛”四辑,上溯晚清,对比当今,聚焦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从辛亥革命之前大变局,到底清王朝还能撑多久,看末世预言,看权臣发家,看衙门矛盾,看政党兴衰,看博弈游戏,看天灾人祸,看时代叛逆,看爱国流亡,看官场风气;
百年前后,读林则徐,读曾国藩,读李鸿章,读左宗棠,读张之洞,读郭嵩焘,读梁启超,读胡适之,读宋美龄……
追踪历史人物在历史隙缝中的矛盾、困惑与思考,人性的闪光与幽暗。
忧天下,探世变。
大清王朝的被动改革,官办企业的正负效应,民营政策的摇摆结果,立宪运动的风生水起,革命力量的迅速联合,天朝崩解的民意原因。
从“起朱楼”到“楼塌了”国民党一党治国的大陆岁月,以及茨威格关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卡夫卡对于东方民族“文革”遭遇的惊人预见……
回望历史,反思中国模式,我们变革的动力与空间在哪里?
人若不知出生以前发生之事,则将永如幼童。莫让心灵在黑暗中行走。
精彩评论